文学理论¶
约 710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2 分钟
任课教师:黄擎、朱首献
Lec1 绪论¶
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处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和特性。
什么是文学
马克思: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一种人类独有的集中展示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人的主体力量的精神活动。
- 广义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
- 专指今日所谓文学,即情感的、虚构的或想象的作品。
- 折中义文学:介于广义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作品。
什么是文学活动
- 四要素: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 四个理论:
- 模仿理论(作品 vs 世界)
- 表现理论(作品 vs 作者)
- 实用理论(作品 vs 读者)
- 客体理论(关注于文本细读)(文学作品本身)
-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现实世界(生活)、作者、作品、读者诸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多环节活动
学科性质与特征¶
文学理论的性质在于是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性的理论性学科。
什么是理论
- 跨学科性、是分析与推测、对常识的批评、具有自反性(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什么是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基础,以文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规律及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等为研究对象,为文学创作、批评、文学史研究提供价值标准。
文学理论的特征
- 实践性:在当代中国以 Marxism 为指导,总结历代文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文学活动中检验与发展。
- 科学性:从文学活动的事实出发,揭示其特征规律。
- 人文性:发掘人的精神力量。
- 开放性:没有永恒不变、统一规范的模式。
研究方法¶
以 Marxism 为指导,融合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的方法。
- 坚持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方法
- 兼顾文学的审美规律与其他规律
- 审美规律为核心
- 要坚持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
- 内部研究是对文学文本的内在属性的研究,即对文学文本的内在关系的研究;
- 外部研究是对文学文本与社会、作家、读者甚至是其他文本等外部关系的研究。